丁韙良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2017人文史地好書推薦



丁韙良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



丁韙良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評價

網友滿意度:



古今中外不外乎都要學習歷史

學習過程不但能了解過去

也能更明白之後的影響及發展

博客來剛好有上架了一本書

丁韙良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

裡面內容詳盡、條理分明

字裡行間也能將自台中水晶店身帶入其中

如果換做是自己會怎麼做

在時間的推動下

時代的演進變遷和人們的行動與心理依然精彩

想更進步了解的可以直接去博客來

許多本都有折價優惠

也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書可以嚐鮮閱讀~





博客來e-coupon傳送門



丁韙良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晚唐的社會與文化







臺灣原住民的母語傳說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「吾奉上帝之命來華,此即吾父母之邦也,得老死于是足矣。」



―丁韙良(W. A. P. Martin, 1827-1916)

「我生活在中國……除了當傳(宣)教士外,還當過清政府的雇員。」丁韙良曾如此自述。因熟知中國作家與作品,恭親王奕訢對他另眼看待,賜予「冠西」的雅號,其後中國人遂尊稱他「丁冠西」。

丁韙良自一八五○年來華服務,一八九五年因病自京師同文館總教習職退休返美,其後仍多次返華。一八九八年,清光緒皇帝任命已退休的丁韙良為京師大學堂(今北京大學前身)首任西學總教習,協助推動新式教育,並授予二品頂戴官銜。

一九○二年,丁韙良再次返美,旋即接獲湖廣總督張之洞電報,聘請他擔任湖北濟美學堂總教習兼仕學院公法教習。此次,其子以「彼地潮濕不宜」反對高齡七十六的父親前往中國,但丁韙良毫無猶豫,以「吾奉上帝之命來華,此即吾父母之邦也,得老死于是足矣。」回應兒子的擔憂,並即刻返華協助。一九一六年,九十歲的丁韙良長眠於中國,並被葬於摯愛的妻子墓旁,總計他在中國生活長達六十年之久。

丁韙良(W. A. P. Martin, 1827-1916)在華生活近六十年,是十九世紀中葉美國最早來華的新教傳(宣)教士之一,也是中英文著作等身的著名學者,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
丁韙良於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從事的活動及貢獻,一是較早與較系統地譯介西方國際法至中國,不僅奠定了中國國際法學基礎,更培養了晚清外交人才,促進晚清外交近代化;二是長期任京師同文館總教習,實施新式教育,推動晚清教育近代化;三是向中國介紹西方先進的自然科學、人文社會科學新知、基督教文化,並將中國歷史、宗教、文學、古代發明等介紹給西方,他個人也開始了對中國文化的研究與探討,成為美國最早的漢學家之一。

晚清時期,中國因列強介入而淪為半殖民地化之際,丁韙良呼籲清政府學習西方,推行改革。同時,他也呼籲西方社會應研究中國歷史,指出中國人並非一盤散沙,更預見中國的崛起;然而,他也曾提出過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主張。他是一位複雜且蓋棺不能論定的歷史人物,但他對中國的愛與對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推動卻不可抹滅。

本書敍事嚴謹,觀點明確,多有創見,更引用大量珍貴的中外文資料及原始檔案,對丁韙良的文化交流活動進行全面分析,並訂正若干史實,為研究丁韙良、中國近現代史、思想文化史、宗教史、教育史等之重要著作。

?

商品訊息簡述:

  • 出版社: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

    新功能介紹

  • 出版日期:2014/01/10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丁韙良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



arrow
arrow

    jeffji73c0i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